- 知識貢獻
- 收藏
- 建材網友
- [106418]
-
提高警惕以防我國淪為國外煤氣化技術"試驗場"
- 評論:0 瀏覽:2138 發布時間:2007/2/27
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技術,并成功完成了產業化示范,但各地依然不斷重復引進國外并不成熟的煤氣化技術。 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必須立足國情,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其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是將煤炭潔凈、高效地轉化為合成氣,即煤的氣化技術。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技術,并成功完成了產業化示范,但各地依然不斷重復引進國外并不成熟的煤氣化技術。專家呼吁:警惕我國淪為國外煤氣化技術的“試驗場”。
煤氣化技術是發展煤基化學品、煤基液體燃料、聯合循環發電、多聯產系統、制氫、燃料電池等過程工業的基礎,是這些行業的共性技{TodayHot}術、關鍵技術和龍頭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華東理工大學潔凈煤技術研究所王輔臣教授介紹,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國外煤氣化技術,多年來一直依賴進口、受制于人。我國引進的技術包括早期引進的Lurgi固定床氣化、U-gas流化床氣化、Texaco氣流床水煤漿氣化,以及近期新一輪引進和擬引進的BGL固定床氣化、Shell氣流床粉煤氣化、GSP氣流床粉煤氣化和仍處于強勁引進勢頭中的Texaco氣流床水煤漿氣化等。
據 不完全統計,我國引進的煤氣化裝置每天消耗煤量約58000噸。據此估算,引進煤氣化技術的專利實施許可費已高達兩億多美元,這還{HotTag}不包括昂貴的專有設備費和現場技術服務費等。據估計,專有設備耗費外匯也高達數億美元。
煤氣化技術早期的引進,的確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由于引進的煤氣化技術并不都是完善的技術,已使我國成為國外氣化技術的“試驗場”。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國使用如此眾多種類的煤氣化技術,許多盲目和不成熟的引進令我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例如投資數億元建于上海的世界上惟一工業化的U-gas引進氣化裝置,早已于2003年退出歷史舞臺。上海華誼集團焦化有限公司的巨額投資,如今已是一堆廢鐵。
又如,目前我國各地紛紛引進的殼牌公司粉煤氣化技術也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國外只有一套Shell氣化裝置運轉、用于聯合循環發電的情況下,我國卻引進了十余套裝置。由于該技術在國內必然會經歷一段消化吸收與實踐摸索過程,根據以往的經驗,國家肯定要為此付出代價。事實上,昂貴的投資已經讓相關廠家難以承受。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華東理工大學潔凈煤技術研究所于遵宏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兗礦集團合作,成功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首創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并成功地實現了產業化,擁有近20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此外,多噴嘴對置式粉煤氣化技術也取得了中試成功。